第49章 继续前进,但不要开枪。(2/3)
人,还有大炮!那些暴民没理由能打赢我们!”强硬派和投降派争执不下,腓特烈·威廉四世也没什么主意,他既不想交出权力,也不想背负屠杀民众的恶名,更害怕失败.这样的争论自然不会有任何结果,突然财政大臣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说道。“坎尼茨元帅,您的军队确实可以打赢柏林的民众,但是打赢之后呢?难道您要把他们都杀光吗?”陆军大臣只好闭上了嘴,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把民众都杀光。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随即又转向卢多尔夫·康普豪森。“首相大人,如果我们过于软弱,那么就会像巴伐利亚和巴登一样被那些民族主义者骑在头上。我的建议是召开普鲁士联合省议会,我们可以让渡一部分权力,但是他们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首先要停止内乱,不能让莱茵地区从我们的国家中独立出去。其次他们也需要同意加税,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眼下的危机。”腓特烈·威廉四世听后点了点头,自己手下这帮重臣终于有一个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了,他越来越欣赏这位符腾堡人了。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所不知道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才是普鲁士政府中最大的自由派。普鲁士联合省议会,是理论上普鲁士全国人民的代议机构,不过几代普鲁士国王都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同时由于科隆大主教和教会的关系,此时莱茵地区的形势确实更加严峻。结果已经很明显,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更加偏向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方案,坎尼茨虽然不满,但是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义。柏林政府的本意是将皮球踢还给民族主义者,但是莱茵地区的民族主义者和东普鲁士的民族主义者根本就不是一拨人。这一点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失算了,他没想到那些人会为了区区宗教矛盾而放弃立宪的机会。他们直接拒绝了柏林政府的提议,然后在两地先后发生了起义。到头来柏林依然没有躲过一劫,军队和民众在街头巷战,双方的死伤都十分惨重。街垒是这个时代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不过现实是此时的兵器面对这种简陋的工事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士兵们只能顶着巨量伤亡以肉搏战的方式拿下一个又一个阵地,这些来自普鲁士东部新三省的士兵本来就对德意志人这个概念没什么好感。再加上此时巨量的伤亡,他们很容易就杀红了眼。士兵们将大炮抵近街垒射击,恐怖的炮弹轻易击穿了那些木质家具堆起来的街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