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秦时小说家> 第1792章 五铢钱(3/6)

第1792章 五铢钱(3/6)

就是《太清》!”



    “多年前本侯所录,只是部分精妙。”



    “如今分教开宗,准备将其完善,果然书录完毕,也是一如《太平》,不过,眼下倒是不着急。”



    “《太清》真经,慢慢书录便是,那卷《太平》足够小灵、宗全他们参悟了。”



    周清赞赏的看了弄玉一眼。



    的确就是《太清》!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



    “无复得闻,如是要法,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弄玉秀首轻点,将公子书录的一张纸拿过来,细细研读,周身玄光若隐若现,隐约有所得。



    偏厅之内,逐步归于缓缓的寂静。



    府邸离去众多人,的确清静许多许多。



    ******



    “这就是你们弄的钱范?”



    国府。



    铸币行署。



    这是一个崭新的行署。



    原本国府并没有这个行署,铸币的职能原本是落在咸阳宫少府以及国府治粟内史下的长史官负责。



    铸钱的地方也不在咸阳城,而是在关中、陇西、北地、河内那些铁矿、铜矿富裕的区域。



    铸就专门的区域,铸就钱币。



    甚至于蜀郡也有那样的铸币部门,因为,蜀郡也有一些铁矿、铜矿,却是彼此对于秦半两的规格把握不一。



    此外,还有一些富商大贾,也在偷偷铸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铸之钱的模子不一,形成的钱币自然也是不一,重量也是大小不一。



    之前在兴乐宫,和皇兄提及铸币之事,也说道半两钱的重要性,以及规格化铸就半两钱。



    请能工巧匠设立专门的半两钱币,而后打造专属精美钱范,以为模具,而后调集原料,以为铸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