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九百八十九章 熙宁十年(2/4)

九百八十九章 熙宁十年(2/4)

么说,是要’理论正确’,赢得士大夫们的支持。法先王之法是官家和王安石一致的地方。可是官家这话要紧的是后面的,‘参考群策,断以朕意’就意味深长了。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是王安石主导的变法,但官家这一句‘群策’就将原先突出王安石的变法地位,进入‘群策’地位中。变法的主张是众人的意见,不是你王安石一个人的意见,最后成为朕的主张。朕才是主导变法的人。简而言之,有没有你王安石,朕都一样变法。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以后都是这样。王安石对官家的言下之意,恍然不闻。王安石继续道:“如今朝廷之政归于中书,中书之责在于陟降左右、措置机务、进退人才。这天下之事,无不在中书所辖。”“臣有二事不知,从今以后中书宰辅之选,到底是异论相杂,还是遵从新法中而进?中书之事权又如何收束?”“诚留待陛下圣断!”面对王安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从前面检讨自己用人之失,引出以后选拔中书宰执,如何从官员选拔?后一个则是针对朝野对中书权力过大的批评。对于王安石抛出这两个问题,官家自不知如何回答。官家虽然亲政十年,但这等难事还是招架不住。官家当即点了王珪来答。王珪道:“臣以为当然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新法,宰执皆以萧规曹随之政为美!”元绛则道:“臣以为中书之责不在于建明,而在于守成!当选善于守成之臣。”官家看向了章越,百官亦齐然看向了对方。章越道:“启陛下,孔子曾言,殷(礼)因于夏礼,有所损益,周(礼)因于殷礼,有所损益。如此继周(礼)者,虽百世,损益亦可知。”“(周)礼之用,和为贵,故而周礼‘和为贵’,诗经‘思无邪’,乐则‘尽善尽美”,故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臣以为为政之道,在于因地制宜,随时上下有所损益。”章越言毕,百官们纷纷点头,众言称是。官家面露大喜之色。王安石亦有所动容。这诗经可以理解为文化,周礼可以理解为制度。我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然而一朝又有一朝差别,甚至每个帝王,宰相都有不同行事风格,因文化制礼乐,其中自然有继承,发展,废除。基于文化,立下制度,最后以乐相同。令每个生活在华夏的百姓,无论贵贱贫富都能其乐融融,而不是依靠暴力来维系,这就是孔子的理想。章越继续道:“至于中书之权,大体在于平章参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