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性释放(1/5)
相比当年陈光良去英国造船厂的考察,如今来到日本考察造船,却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几乎几家造船企业,都派出‘一号人物’亲自接待,全程的陪同。这一天,陈光良来到日本吴市,考察造船产业。考察时,很多人陪同在陈光良身边,其中吴市造船总工程师下永尚还抽出时间,为陈光良做了介绍。讲解的很详细,恐怕其他船东来此,根本不可能给你讲那么多,更不要说是总工程师来讲。此次陈光良考察前,就已经放出消息,不仅会打造万吨级以上的货轮,还可能会打造大型油轮。日本造船业早已经兴奋,毕竟上一次陈光良在欧洲,就差不多是1500万美金的定单。陈光良自然也没有放出假消息,距离1956年还有三年的时间,他会逐步考虑增加船队的规模。在船坞里,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战前,船舶多靠铆接逐片建造,耗时数月且效率低下。如今造船技术中,焊接取代铆接,节省钢材且加快组装。”下永尚回道:“不错。预制模块则将工作从狭窄船体移到宽敞的车间,让更多工人同时作业。例如,焊接工人无需在狭窄船舱内费力操作,可在车间用吊车调整角度,轻松完成“下向焊”,效率倍增。现在一艘船,只要档期开始,最快8个月安装龙骨,全部仅需要15个月便可以下水。”一年半都不到,效率可以!实际上,当年自由轮号称‘12天下水一艘’,采用‘预制板’模式,分工合作。美国造船的速度,已经远大于德国轰炸前往欧洲商船的速度。“日本的造船业发展如此快,我相信仅需要三年时间,便可以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陈光良不吝啬夸奖,引起四周的日本人共鸣,纷纷互相吹捧一番。考察了一周时间多,陈光良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准备正式造船。他的初步的规划,便是在日本造两艘1.6万吨的货轮,再造一艘1.8万吨的油轮,总共三艘船。目前最大的油轮已经可以突破3.5万吨,所以1.8万吨的油轮已经算是中型油轮;甚至五年后,只能算是小型油轮。但小型油轮也有优势,那就是速度快,对于急需石油的客户,很是合适。。。。。。。司叶子是日本共立女子短大家政系的学生,今年正好19周岁,其长相漂亮,轮廓分明,很有气质的一个日本美女。这一日,大阪每日放送局总务科的科长岸本一郎找到她。“司叶子小姐,我们希望你毕业后,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