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392章 善的循环(1/5)

第392章 善的循环(1/5)

    春节过去不久,香港商界便被一则从对面传出来的消息震惊不已——山城的船王死了!在毕大街的香港大酒店包厢里,刘鸿生、刘吉生、方椒伯、童润夫、谢蘅窗等当年上嗨滩的老人,正在和陈光良聚在一起。“没想到啊,没想到啊,魁先居然没有挺过去!”64岁的刘鸿生,此时受惊不已。当年要是没有陈光良,他会不会也是今天的卢魁先?前面的‘公私合作’时,他觉得自己还能接受,多少也是合资。陈光良说道:“我说过,我们终究是资B家,不要有什么妄想。此时的华夏,就好比是一个乱世,乱世就必须用重典,消除一切旧社会的牛鬼蛇神.当然,我还是相信有一天,华夏会重新迎来经济上的开放,届时我们又可以回去投资.”刘鸿生感叹道:“我应该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也好,我的子女总能等到那一天!”事实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陈光良对内地的事情是认可的,只是大家站在的角度不一样。这一波的打击范围,都是一些‘奸商’,如若不狠狠的打击,难免又将成为民国时期的社会景象。但站在今天来聚会的人角度来讲,大家其实都是背后发凉!哪怕是陈光良,他也是喜欢干投机倒把的事情,当年囤积黄金、白银、棉花,都够枪毙多少来回了!说不定,枪子都要省下来!随后大家在悲哀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庆幸自己一家人是来了香港,大家对陈光良很是感激。这一世,有陈光良这个风向标,估计沪市有钱人多到香港超过20%以上的财富。据陈光良知道的,就包括虞洽卿的所有子嗣、杜月笙的所有子嗣.全部跑出去了,当然不一定是在香港。其实,不少人来香港,还是有些水土不服。例如方椒伯、谢蘅窗来香港后,事业上毫无成就,可能也就是购入一点物业,甚至连物业都不敢多投资。哪怕是刘鸿生和刘吉生兄弟,来到香港后,除了开设香港第一家毛纺厂外,还投入到航运上;但此时毛纺厂的起色并不大,毕竟香港争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两人进军航运和贸易,倒是冒险去北方跑了几趟,赚了点辛苦钱,但此时应该也已经被美方列为制裁名单中。长期来看,刘鸿生及后人,应该比荣宗敬的后人发展好。荣宗敬后人来港发展后,虽然开了几家纺织厂,但在香港算不上什么,将来恐怕也会被‘后起之秀’赶上。刘鸿生如今还健在,他凭借自己的老练,这几年倒是买了几艘船,就算被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