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国内反响(2/5)
国人。可见,美国宁可听有见解的训斥,也不愿意听那些赞美的废话。”这文章发回国内后,新化社的木青第一个看到了。“好!好啊!”他说。“我没看到余切在美国的后半段,真的是很可惜。”木青想来想去,把这文章选取内参,也送上去。不料,在文章中余切碰到的各种经历,让大佬们很感兴趣。他们只想说:再多来点,再多来点!这文章又很快转发到《日报》和《文艺报》上。于是,文坛也诞生了一场小型地震。魔幻现实主义正在大陆流行,但没有什么比马尔克斯本人来否定更加滑稽了。因为马尔克斯自己是热爱哥伦比亚的。在马尔克斯和余切的对话中,有一句他自己的自述:“我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做现实来表现。”这和当年余切《拉美现实主义》中所述是一样的。这一年的年末,文学研究院又开始招生。教学开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纷纷表示,自己最想要学习的,最洋气的写法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协主席王濛见状道:“是时候遏制住这一股奇怪的写作风气了。从前我误以为马尔克斯对他的民族有偏见,宝岛那个作家李傲也说,不出卖自己的民族无法获得诺奖……不是这么回事!”“马尔克斯热情歌颂他们民族的解放者,他只是对当下表示不满,却又亲手挖掘出了现场,而且和总统是战友。我们对他有太多误解,他的赞扬和怜悯,远远多于他的批评。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没有变质。”王濛这一句话为魔幻现实主义定了性。作家们纷纷讨论,到底怎么用这个写法,才能不显得“过”。八十年代,大陆有很多这种“过不过”辩论。比如,养七只鸡是农民,那么,养八只鸡如何呢?不好意思,这就是资本家了。于是有一个“七上八下”的说法,就是说你养鸡超过了八个,你就“过”了。由于什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什么都在拿出来讨论,这是不是过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度还会变化。有可能之前“过”的,现在不至于了。之前“不过”的,现在要打上补丁。“看来,谁来掌握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度’就是个问题。他说过了,就是过了,他说不过,就是不过。”余桦看到了文学院的一则告示,忍不住对旁边的管谟业道。他又感慨道:“但是,这个位置也不好做,看起来风光,实则小心翼翼的,多少年后都要被翻出来仔细查。”余桦已经从小县城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