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让甲骨文在美国飘扬(3/5)
年纪的人随时可能被一场小感冒撂倒。他和沪市文坛的老大巴老见过面,他曾经十分健康,和人谈笑风生。这两年,巴老的身体每况愈下,很少再见到巴老从他的轮椅上起来。武康路76号是上个时代文学青年的圣地。巴老一向来者不拒,无论在任何时候去拜访巴老,他都以客人相待。他是中国笔会的会长,仅存的少数可以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但仔细想想,巴老的脸色还是有变化的。他不再像曾经那样愉快了,《收获》杂志的李小林有时会替巴老向其他人道歉:“……那个病还是影响到了我的父亲,他不甘心……”当然不甘心了。中国改开后,再一次的进入到了百花齐放的年代,而老作家们却落幕了。现在是余切这些人的天下,全中国的读者宁可关注余切在遥远美洲的衣食住行,花边新闻,也不愿意看上一辈人的病隙碎笔。很多老作家感到落寞,他们是可以说这句话的:我没有退役,只是大众不再看我的了。沪市的入冬,更让胡后宣感受到了危机感:不知道他还能否见到今年的雪?震旦大学这个地方,下起雪来是很好看的。看一年就少一年。首都的雪也很好看,年轻时胡后宣在燕大读书,在首都做研究员,他亲眼见过郁达夫,知道北国的雪是什么样的景色。那真是壮丽非常,全天下就一个颜色。未名湖,博雅塔,故宫,诺大的北海……都是白茫茫的。唯有一片红,是他自己,他是这一片空白中的火焰。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傍晚,一道电话打来。胡家没有安装座机,他所在的宿舍楼是震旦的职工宿舍,有专门的接线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像往常一样慵懒:“这里是震旦大学职工宿舍,请问……”“是的。”“胡后宣,哦不是,胡老师吗?他在。我看到他拿了一份,他刚和我打招呼。”只听到这个姑娘接到电话后,眼睛瞪大了:“胡老师,胡老师,有人找您……”一道从社院的急电发来,是现任副院长钱忠书本人。胡后宣下来接电话,只听到那头道:“胡后宣,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麻烦你,我想来想去,只有你是比较合适的……”余切的新,需要胡后宣来帮忙,原来他居然想要用到甲骨文?关键是,这是一部要出版到美国的,这是一个三部曲,仅仅是书商用于营销推广的资金,就是个天文数字。天助我也啊!钱忠书最后的话是:“后宣,我们有很多年没说过话了,你还想得起来吗?今天又联系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