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八十七章 朱标定政,朱棣废了(4/7)

第八十七章 朱标定政,朱棣废了(4/7)

地投献免税,从而有了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

    朱标显然已经从这一点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而开始给老朱打补丁。

    朱云峰翻了翻朱标制定的所有政策,发现特别大幅度的改动没有,几乎全是打补丁。

    比如在藩王的规定上,藩王的财政不再由中央朝廷支付,而是由归属于王府的田土供应,并且要纳税。

    在卫所制定上,取消世袭制度,核定满五年转为民籍,计划在未来他掌权的时候,渐渐把卫所全面裁撤,转为募兵制度。

    只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朱标想大刀阔斧还是不现实,这不符合明初的现状。

    不过即便如此,他做得也不错了。

    就像里面除了在税务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细节补充,以减少民间的负担以外,还对官员有各种限制、福利、KPI考核等措施。

    考核方面是学张居正考成法,以六科与内阁进行制度监察,加强地方管理。

    限制方面就是权力限制,朱标想扩大御史台的监管范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在全国增设都察官员。

    老朱之后肯定会把仪鸾司与亲军都尉府合并为锦衣卫,一个暗中刺探,一个明面督查,从而全方面对地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福利方面提高了工资待遇,明初官员工资基本上只能养家糊口,一品官员一千石粮食加300贯纸钞,相当于1300石。

    不提宋朝官员那夸张的工资待遇,唐朝的一品官员是七百石粮食加职田12顷,永业田60顷。

    注意是顷不是亩。

    以唐朝每顷50亩来算,就是3600亩,即便每亩只产3石,那也是一万多石的工资水平。

    而九品官员明朝是65石加30贯宝钞,相当于95石粮食。

    唐朝则是30石,职田二顷,永业田二顷,相当于一年工资600多石粮食。

    关键这就算了。

    宝钞还要贬值啊,根本达不到一贯等于一石粮食的购买力。

    其中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朱标也马上做了改动,在粮食方面,一品改成了一千石粮食,加300银元,加官田12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