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第152章 成败在此一举,四方博弈(1/4)

第152章 成败在此一举,四方博弈(1/4)

    宋太祖赵匡胤:“哥舒翰一开始,老老实实的带兵征战,不去理会朝堂之间的争斗,或许就不会有晚节不保的下场了。”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无法确定,哥舒翰有没有争功之心。但是他的手下,肯定会有争功之心的。”



    金主完颜亮:“大唐王朝有很多蕃将能官居一方节度使,一方兵马元帅之人也不少。”



    “但又有几个蕃将能当过大唐的宰相?”



    “对于汉人来说,我们终究是中原汉人之外的蛮夷。”



    “既然如此,我等拥有兵力与实力之时,为何不能当中原的主人?”



    “若是让朕换作为哥舒翰,在掌握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之后,直接就和安禄山冰释前嫌,一起攻破长安城,平分大唐天下不好吗?”



    魏公曹操:“看来是要反转了,在此局势之下,孤都想不出唐军会如何败。”



    “奸佞小人与权势争斗,会给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明仁宗朱高炽:“哥舒翰在掌握了潼关的兵权之后,犯了两个没有必要的错误。”



    “这两个错误看上去虽然不是很大,却是祸根。”



    “一但哥舒翰与唐玄宗李隆基在战略上出现分歧的时候,这两个错误,就是他们君臣之间不信任的开始。”



    “在朕看来,接下来的潼关之败,哥舒翰与唐玄宗李隆基的责任,都要比杨国忠要大。”



    济南公子辛弃疾:“潼关之败,二十万唐军,败给了三万多的叛军。”



    “身为一代名将的哥舒翰,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既然已经知道潼关的二十万大军战斗力不怎么样后,为何不先派出先锋部队出关?”



    “这只能说,在哥舒翰的意识里坚守潼关是最保险的方案,却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毕竟能夺回洛阳,击溃或活捉安禄山,重塑大唐盛世的功劳,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的。”



    “所以哥舒翰,有很大的可能,也是轻信了最后探子带回来的那则消息,没能将谨慎保持到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