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灵光一闪(1/7)
通州大营。
“李兄,你侄子终于捅出娄子啦!”
景国良一边说着,一边把抄录的奏折递给了李原。
从嘴角的笑容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很不错。
正常人步入仕途,都少不了闯祸捅娄子,李牧属于例外。
入仕以来,四平八稳,步步高升。
这种顺利过头的表现,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
一般来说,这种稳健型选手,搞出事情来绝对都是大事。
没有发生意外,李牧一出手,就捅破了天。
有了带头大哥,接下来勋贵系的将领的奏折,将堆满永宁的案头。
拦是不可能拦的。
李牧现在干的事,正是他们想干,却又没敢干的。
别看文官死了那么多,就以为下面人的怨气消了。
勋贵们多沾亲带故,死的可是九族亲朋。
除了对文官集团充满仇恨,对皇帝也充满了怨气。
老大带头给皇帝添堵,下面的人绝对会跟进。
上折子骂皇帝,不光是文官的专属,武将一样能干。
高层需要顾全大局,下面的人考虑不到那么多,大家更关注自身的利益。
如果不趁机闹上一场大的,往后这种事情,还会不断发生。
只有闹的足够大,让皇帝和文官知道厉害,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景兄,你真会开玩笑。
不就一份弹劾奏折嘛,我还以为多大的事。
安南远在数千里之外,不知京中局势变化,上这样一份奏折情有可原。
陛下,不也没说什么嘛,我们就当不知道。
下面的人要闹,那就让他们闹好了。
上几份折子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
扫视了一眼奏折内容后,李原淡定的回应道。
以李牧现在的身份地位,上一份弹劾文官的折子,不算什么大事。
由此引发的政治后果,那属于意外事故,明面上不能算他头上。
一句“距离远,不了解京中局势”,就能把责任推的七七八八。
朝廷不可能因为一份弹劾奏折,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