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188章 对比(2/3)

第188章 对比(2/3)

的总兵力大概十七万人左右,王骥平叛带走了一些,还要留下守卫京师的,所以能出征的,也就十万人左右。

    所以别看出征的是五十万大军,出征的十万三大营加上五万禁军,精锐只有十五万人。

    而这十五万人之中,大部分还都是步军。

    剩下的,都是辅兵。

    当然,辅兵,只是一个统称。

    可分为后勤保障人员,医疗救护人员,杂役人员等。

    像是运粮兵、工匠、军医、战场搜救人员、伙夫、马夫、通信、打杂的等等。

    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不是五十万大军出征,这五十万人就都是作战人员,账不是这么算的。

    哪怕是后世的军队之中,后勤人员的占比也不小。

    小皇帝此次出兵五十万,作战主力就是十万三大营,最多再加上五万禁军。

    而抽调的卫所兵,他们主要是负责搞后勤。

    毕竟卫所兵的兵员素质已经不能和几十年前相比了,疏于训练,军纪涣散。

    历经几十年,卫所制已经开始糜烂,普通士卒被上司剥削压迫,吃都吃不饱,还能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顶多就是比农民强一点。

    为了弥补主力的作战损耗,小皇帝还从有战斗力的边军中抽调了一些人。

    虽然军纪和战斗力和三大营的精锐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但他们毕竟处于边疆,和敌人交手的次数较多,不会拉低三大营的战力。

    边军也不能抽调的太多,不然防守力量就空了。

    相反蒙古骑兵对后勤的依赖就比明军小许多,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成年后拿上马刀就是骑兵,吃的是自制的肉干,喝的是马奶,出征的时候还会带多匹母马,轮换骑乘,减少马匹消耗,也能利用马奶作为食物来源。

    还有以战养战,也是他们减小后勤压力的方法,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的时候可没少以战养战。

    所以他们二十万大军,基本上都是骑兵。

    以上就是此次明军与蒙古军队的对比。

    三大营的将士在出征之前就训练了一年有余,战斗力是可以保证的。

    张辅就是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