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发财(3/7)
就是变成皇庄,那么因为土地兼并所爆发出的矛盾就能大大减少。
间接延长国运。
小皇帝知道重要性,所以趁着现在手握巨款,开始大肆收购土地。
他没有和那些地主士绅一样,趁着百姓受灾疯狂压低土地的价格。
最少也要按照正常年景的三分之二来收购。
为避免下面的人压低地价收购,从中牟利,小皇帝还派了南镇抚司的人暗中监督,发现有贪污的,直接上报御前,并且还能获得奖励。
毕竟财帛动人心。
就算东厂和锦衣卫都是皇帝的鹰犬,小皇帝也不相信所有人都能经得住考验。
还别说,还真发现了有人贪污,从中牟利。
对于这些人,小皇帝的态度很坚决,杀!
他之所以不把地价压到最低收购,不就是为了给灾民一条生路嘛!
和老祖微服私访期间,他也见过许多人间惨剧。
对于那些抢走百姓生路的人无比憎恨。
人,怎么能这样可恨呢?
小皇帝收购土地,要的只是土地的所有权,灾情过去之后,还是会让灾民在原来的土地上耕种。
他这样大把撒钱收购土地,使得在受灾地区,百姓卖儿卖女的情况少了,地主士绅兼并的土地少了。
不过,相比于整个大明的土地,五百万两也就只能收购几十万亩。
要知道,整个大明能耕种的土地超过了十亿亩。
一半就是五亿亩,随着人口的增长,海外白银的输入,田地的价格相比于洪武永乐时期上涨了不少。
光靠购买达成土地国有化的目的,注定是漫长的。
但这又不能不做。
不过,再加上其他办法,也能缩短这个时限。
比如,被小皇帝抄了家的那些官员,其土地全部被收为了皇庄。
光这些土地的价值,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现如今皇庄的土地,大多都是没收的抄家的官员,或地主士绅的。
就比如永乐时期,杨轩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不知道处理了多少对抗国策的士绅地主,以及犯事的官员。
他们的土地,全成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