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二十五章 登基准备(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八百二十五章 登基准备(3/4)

人用酒囊饭袋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祖先的荣光早就被他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要本事没本事,要能力没能力,斗鸡耍狗却是一流,如没有祖宗留下来的爵位根本就没什么用处。

但现在再没用处也得拿来用用,毕竟登基不是小事,勋贵这边的支持还是要的,有他们参与和出面,登基这事也能免去许多麻烦。

至于陈奇瑜是刚到京不久,因为剿灭流寇有功,朱慎锥决定召回陈奇瑜,给了他一个兵部尚书的职务。而原来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改任户部尚书,杨嗣昌这个人颇有能力,以他的才干当兵部尚书不是不合适,但当户部尚书更好些,而且杨嗣昌是个聪明人,现在的户部部分职权已划归到了内务府,杨嗣昌当这个尚书以他的聪明和才干能够和内务府配合好,比放在兵部更妥当。

陈奇瑜虽是五省总督权力不小,但所谓的总督官职在大明只是临时官职,并非实职。以正式官职而言陈奇瑜是右佥都御史,这个官职只是四品。

他当初是以右佥都御史的职务巡抚延绥,因为镇压流寇有功被崇祯皇帝看重,这才授他为五省总督的临时职务负责围剿流寇。随着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流寇先后覆灭,陈奇瑜这个五省总督职务自然也就卸职了,因为围剿流寇有功,朝廷不能不赏,想来想去正好杨嗣昌去接任户部,兵部的官职就空了出来,由陈奇瑜接替兵部尚书恰到好处。

今天把陈奇瑜一起喊来不仅是因为他刚任兵部尚书,也是给他参与大事的一个机会,陈奇瑜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没有朱慎锥他绝对是当不上这个兵部尚书的。

而且在朱慎锥当监国之前,地方围剿流寇是什么情况陈奇瑜作为当事人再了解不过,那时候虽然明军对流寇的战争多次获胜,可流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再加上地方的动荡和军饷、粮草的不足,让明军各部疲于奔波,苦不堪言。

随着朱慎锥接手朝政,这个情况逐渐改善,尤其是在稳住陕西之后,明军的后方再也没了顾虑,就此大展手脚对各股流寇展开绞杀,最终才有现在的辉煌结果。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朱慎锥当政的情况下,假如依旧是崇祯皇帝在位,陈奇瑜别说灭掉流寇了,说不定等流寇的力量强大到明军无法遏制的时候,兵败身亡说不定就在眼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