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孙承宗起复(3/5)
有回头箭,都带着队伍走了还回去干嘛?可在看完袁崇焕的信后,又看了崇祯皇帝的手书,祖大寿不由得犹豫起来,心中摇摆不定,不知道应该是回还是继续走。
这时候王永祚的三寸不烂之舌起了作用,他费心极力劝说祖大寿回心转意,同时摆事实讲道理,让祖大寿不要自误,更不要害了袁崇焕。
如果祖大寿带兵回去,那么一切既往不咎。假如他执意要回辽东,那么许多事就没办法挽回了。无论是袁崇焕或者祖大寿自己,甚至包括关宁军上下,都会被朝廷视为叛乱,关宁军再能打,难道能和朝廷抗衡?而且祖大寿和其他辽东将门都是大明臣子,难不成他们要抛弃自己的身份投靠建奴?
辽东军中将士和建奴谁没仇?辽东将门更和建奴仇深似海,为了完全可以挽回的这事赌气,从而做出不智的选择,这根本不是好选择。
在王永祚的极力劝说下,祖大寿最终还是同意了返回京师,他当即召集众将说明情况,拿出袁崇焕的书信和崇祯皇帝赦免的手书给众人传阅,等大家看完后,祖大寿告诉大家自己决定返回京师,继续和建奴作战。
这时候,众人也都表示同意,毕竟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也明白之前所为的后果。他们之所以跟着祖大寿离开京师返回辽东,那是因为担心袁崇焕下狱后牵连到自己,更担心朝廷会向关宁军下手。
从这点来说,所做的无非是自保而已。而现在不仅有了袁崇焕的书信,还有了崇祯皇帝的手书,这样一来就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既然这样,那么回去也是应该的,更何况他们来京师就是和建奴作战,身为将领,尤其是辽东的将门,和建奴作战理所应当,怎么能够拒绝?
修整一日后,祖大寿带着关宁军掉头返回京师,等军队浩浩荡荡朝着京师开去时,王永祚终于露出了笑容。不管怎么说,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也没有辜负崇祯皇帝所托,等回到宫中崇祯皇帝必然会重赏自己。
在祖大寿回到京师的前两日,接到圣旨连夜启程的孙承宗也终于赶到了京师。
抵达京师当天,风尘仆仆的孙承宗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崇祯皇帝派来的人接入了宫中,在平台见到了崇祯皇帝。
“老臣孙承宗,叩见陛下……。”见到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