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择日走红> 第七百零五章 人情世故(1W字更新!)(1/14)

第七百零五章 人情世故(1W字更新!)(1/14)

    发行是需要成本。

    简单理解的话,发行=排片率+上映时间。

    换一个说法,就是一个超市的货架,有的货品上架,给你摆在大门口的位置,摆个七八排,甚至还直接给你做一面墙,而有的货品,就只能捡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待着。

    那一般大型发行公司去谈影院,虽然各个国家有差别,但说白了,道理是一回事。

    付出更优渥的条件,让自己的货品获得更好的展架。

    如果绿谷要答应龙岩的条件,就意味着绿谷要付出的不仅仅是这五百万的发行权的支付费用,还有实现这些条款要付出的费用。

    万一《焚火》票房不佳,观众不买账,那绿谷要亏的就不仅仅是这五百万了。

    里头的东西当然更加复杂,有各种更细节的约束和利益分配条件,大致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绿谷现在愿意为陆严河的电影买单,做发行商,是因为他们已经做了陆严河很多部主演的片子,已经形成了一条类似于“固定产业链”的东西。

    在市场上,陆严河主演的片子也有一批固定的受众——

    这是绿谷持续来拿发行权的原因。

    可是,归根结柢,陆严河还没有在商业票房上变成一个一线大明星。

    而且,《焚火》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华语电影。

    北美观众能买账吗?

    其他地区的观众能买账吗?

    这还不是欧美市场对陆严河更为熟悉的艺术片领域,是一个特效大片。

    从现实情况来说,这就跟中国观众听到韩国或者泰国做了一个特效大片一样,甚至是俄国的特效大片,欧美那边的观众,内心深处对这个特效肯定是持疑的。

    没别的,好莱坞在这方面确实统治了太多年。大家基本上都形成基本印象了。

    别说国外了,就是在中国,有很多年,大家一听国产特效大片,第一浮现出来的念头就是“五毛钱特效”。

    这连例子都不用举,不胜枚举。

    陆严河还记得自己对于国产大片特效的印象是从哪一部电影改变的。

    《流浪地球》。

    那真的是石破天惊的一部片子。他跟朋友一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