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是朕浅薄了(1/10)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开始讲筵的时候,就曾经教过皇帝一个道理,曾子曰:君子思不出位。
张居正说:君子和小人不同,君子所思虑的范围,绝对不会超过自己的的位置,都是力求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所在位置的职责,即:尽其本分,所当为之。
作为左柱国、帝师、元辅、宜城侯的张居正,也在践行这句话,他所思所虑所为,都是大明该何去何从。
诚然,他以考成法开启了万历维新的大幕,但所有的维新都要落到物质之上,吏治为开端,是保证政令能够推行下去,最终还是要物质变得丰富,维新才能真的成功。
在张居正本人看来,他所代表的官僚体制改革,和王崇古所代表的生产力进步,官厂制更加重要。
“我不认为先生是完全对的。”高启愚通过申时行的只言片语,知道了张居正所思所虑,思考之后,否定了张居正的看法。
“果然逆徒。”申时行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身为张党门生,申时行确实不敢大声说出,先生不是完全对的这句话。
做了礼部尚书后,高启愚的思考方式,立刻上升到了礼法之上,礼法真的不重要吗?高启愚以为并非如此,只不过贱儒的表现太差了,导致礼法不被陛下重视而已。
万士和这个礼部尚书做的就很好,陛下就很认可。
高启愚摇头说道:“先生觉得,有了官厂,有了住坐工匠,这官厂三级学堂、身股制、工盟、转岗等等,时日久了,慢慢都会有的,我完全不认为,可能真的会有,可需要多久呢?五十年?一百年?但,绝对不是二十年。”
张居正所代表的不完全是官僚体制、效率的改革,还有思想上的变革,思想变革,看起来虚无缥缈,空无一物,和贱儒们谈的心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二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本矛盾说,可谓是开天辟地,如果所有人都能站在一个对立且统一的视角,去看待所有问题,从万事万物的阴阳两面去出发,那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当然,阶级论这种东西,有些过于离经叛道,以至于不被人们普遍认可。
高启愚继续说道:“我为何要这样讲?文成公的官厂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军屯卫所加上住坐工